推進鄉村著名行動 優化成武營商環境

來源:中國廉政網 發布時間:2024-04-18
分享到:

山東省成武縣民政局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菏澤市民政局的大力指導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完善地名管理、赓續地名文脈等重要指示精神,以“鄉村著名行動”為重要載體,全面推進鄉村道路命名、地名标志設置、地名文化保護傳承、賦能産業發展等工作,助力實現鄉村振興、優化營商環境。全縣共計無名道路695條,安裝立柱式路牌856塊,燈箱式路牌127塊,特色路牌及上牆路牌446塊。

1-

高位謀劃部署,強化政治引領

成武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鄉村著名工作,成立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縣直9個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項目推進工作組,及時召開動員會議,壓實部門責任,印發《成武縣優化營商環境 争創鄉村著名行動先行區方案》。将“鄉村著名行動”納入2024年“一把手營商環境項目”考核内容和鄉村振興考核項目,深入鎮(街)現場指導,分管縣長每周四召開例會,聽取各鎮(街)工作進度,定期将工作進展情況通報各鎮(街),壓緊壓實地方責任,抓好典型,以點帶面,全面推進“鄉村著名行動”工作落實落地。 

深入調查研究,提升命名内涵

成武縣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民政局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退休教師、退休老幹部、老黨員、熱心人士的作用,挖掘曆史文化、傳承文化脈絡,共同研究論述、講好地名故事。先後召開鄉村讨論會、專家座談會和拟命名論證會議,集中研讨并初步命名,科學織密鄉村地名網。深入挖掘地名背後的故事,傳承曆史文脈,讓一個個老地名成為展示成武曆史文化的重要名片。如明太祖朱元璋曾下旨建樓觀鹿的九女集鎮鹿樓村、洪武年間張氏婦人一根鐵棍肩挑二子的鐵棍張莊村等;再如白浮圖鎮吉祥街,由吉祥寺而得名,據白浮圖村出土殘碑記載,唐大曆七年(公園772年),一徐姓緻仕官員曾對白浮圖吉祥寺進行修繕,金大定三年(1163年),藤縣太平院僧人法善又重修吉祥寺,并更名吉祥院。吉祥這個詞語又寓意着吉星高照、吉祥如意、風調雨順,所以把現吉祥寺門前的道路起名吉祥街。通過深入了解這些鄉村文化,為道路命名收集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為系統性、前瞻性的路名設計打下基礎。

凝聚各方力量,協調共同發力

縣民政局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統籌協調各方資源。與宣傳、文旅、交通、農業農村等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形成地名工作協調聯動機制。通過群衆喜聞樂見的文化戲和宣傳展等形式,廣泛宣傳《地名管理條例》、地名命名程序以及地名文化遺産保護等内容。将地名标志設置與“百企入村,萬民共富”、“四好公路”、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遊等相結合,讓标準地名用起來,讓鄉村地名信息“活”起來,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便利,為外地回鄉創業者提供服務,助力宣傳企業地名文化,提振鄉村經濟,推動鄉村産業振興。

加大推進力度,注重成效轉化

地名是基本的社會公共服務信息,在促進鄉村振興、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發揮着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成武縣民政局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通過城鄉“無名路”命名設标、規範設置企業、商業網點、物流點門牌,助推快遞下鄉、方便群衆出行,打通客貨郵融合服務群衆“最後一公裡”。九女集鎮積極運用“地名+政策+文化+産業”模式,綜合“萬民共富”政策,融合九女孝賢文化,結合鄉村文旅産業等,命名出鐵棍路,福源路,花海路,共富路,九女湖路,牡丹園路等一批群衆滿意、富有内涵的道路名稱,實現路名标準化與本土特色化的有機融合,成為九女集鎮鄉村振興的“微名片”。汶上集鎮充分發揮“地名+紅色文化”作用,深入挖掘地名内在價值,在網紅打卡地賽馬場處(張窯堌堆遺址),解放戰争時期楊勇上将曾在張窯堌堆多次組織地下工作者開會,成為革命的紅色基地。積極推廣“地名+産業”模式,蘇張莊村的雲裳街,集服裝加工、萬民共富于一體,以萬麗服裝為龍頭企業,主營刺繡和服裝産品,輻射帶動了汶上集鎮59個村委會服裝産業的發展,壯大了集體經濟,促進了村民就近就業,增加了農民經濟收入。千畝桃園地帶成功舉辦了汶上集鎮首屆桃花節大會,并邀請農民歌唱家朱之文在此獻藝,吸引周邊地市3萬餘人觀看,有效的推動了當地農業經濟發展,助推了鄉村振興。

下一步,成武縣民政局将繼續以“鄉村著名行動”為抓手,積極探索地名元素和地名文化融入産業品牌建設的新途徑。我們将加大“鄉村著名行動”力度,織密鄉村地名網絡,進一步發揮地名文化在農村政務服務、基層社會治理、鄉村産業發展等領域的作用。同時,我們還将深入挖掘特色鄉村地名文化資源,探索地名由來、講好地名故事,做好地名外延,力求在保護傳承地名文化、赓續城鄉曆史文脈上形成特色,打造具有成武特色的鄉村地名文化“新名片”。(記者  魯昕鑫  通訊員  張龍祥  郭昊)

責任編輯:董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