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紅旗渠頌》可敬的使命精神

來源:中國廉政報 發布時間:2023-02-17 分享按鈕

永遠的《紅旗渠頌》可敬的使命精神

著名畫家裴希敏曆時十年創作《紅旗渠頌》長卷

本報記者 楊萬福

著名畫家裴希敏先生

“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紅旗渠時進一步指出:“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曆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

全長1500公裡的紅旗渠,是30萬林州人民靠兩隻手,用錘頭鐵鏟,經過10年艱苦奮鬥建成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上的一座豐碑,被黨中央納入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

人工天河紅旗渠

70歲的著名畫家裴希敏,曆時10年創作完成了長達80米的《紅旗渠頌》畫卷,成為當今中國繪畫藝術史上的又一座豐碑。

雄偉太行山 壯觀紅旗渠

裴希敏出生于山西省永濟市一個地道的農民家庭,自幼喪父。童年時期受饑挨餓的生活和母親勤勞善良的品性,對他堅毅、勤奮的品格形成,産生了深刻的影響。

紅旗渠

用畫筆展現那個激情燃燒的時代,為敢叫日月換新天的人民樹碑,是中國藝術家的崇高使命。

紅旗渠 2018年 190cm×500cm

肩扛使命,畫家裴希敏走進太行山,一畫就是10年。在紅旗渠源頭的山西省平順縣侯壁斷村,他親耳聽濁漳河岸邊的村民們說:當年為修建紅旗渠,把村莊拆了,把田地毀了,把祖上傳下來的家産全都奉獻出來了。平順縣沿渠人民的奉獻,有力地支持了紅旗渠建設。

當他第四次從紅旗渠寫生歸來,暈倒在畫室裡。經醫院檢查,發現他已患上了食道癌。醫生為他做完手術,還沒有等到完全康複,他就全身心地投入畫卷創作。

長卷完成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天津人民出版社特别出版了《裴希敏畫集》,以資永久性紀念和宣傳。山西省與河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關注到這一重大題材。為了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弘揚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激勵全國人民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标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無私奉獻”,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夕,在晉豫兩地舉辦了“《紅旗渠頌》裴希敏大型畫展”。山西省人民政府文史館給予大力支持。山西省委一位老領導參觀《紅旗渠頌》畫展後,拉着裴希敏的手說:“壯美!空前!震撼!

《中國廉政報》(2023年02月17日04 版)

責任編輯:李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