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建宏:今夜讀王安石之“江上”小詩有感

來源:中國廉政網 發布時間:2022-07-15 分享按鈕

王安石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和改革家。王安石生于1021年12月19日,卒于1086年5月21日,他是我的老鄉江西撫州臨川縣人,字介甫,号半山,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他郁然病逝在鐘山,享年66歲。

強漢、盛唐、富宋、剛明,是史學家評價中國曆史上各個朝代的一種說法。王安石所處的宋朝經濟是相當發展的,據說北宋時中國的GDP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一半以上,所以群衆是富裕的。但是我以為宋朝留下的寶貴财富之一,還是人們所說的唐詩宋詞中的宋詞文化精髓,宋朝湧現了一大批偉大的詩人,如王安石、蘇東坡、辛棄疾、歐陽修、楊萬裡、黃庭堅、範仲淹、範成大等。

4

今天正月十六,晚上借嘗月之際,回味一下王安石的七言絕句《江上》小詩吧。詩雲:“江北秋陰一半開,晚雲含雨卻低徊。青山缭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隐映來。”

今晚上大連這座濱城,萬物寂靜,明月圓滿,皎潔的月光傾散在窗台上,把紅色的窗簾染上了一層的銀紗,我透過月光,吟着王安石的第一句詩:“江北秋陰一半開,晚雲含雨卻低徊”,似乎是看見了作者巧妙勾勒出的一幅秋江暮雲圖!那輕盈飄渺的雲雨,似乎是吹散了當下的酷熱暑氣,讓我的心忽然涼快了許些。那本來已昏黑的天際,仿佛又突然出現了夕陽晚霞的彩光,讓我眼神一驚,呵呵又吟起“夕陽無限好,黃昏勝朝陽”的詩句,有一番别開洞天的意境。

作者的第二句詩是“青山缭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隐映來”,這句美詩又讓我又想起陸遊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詩句。但嚼勁比較之間,我覺得王安石的“青山缭繞”與陸遊的“山重水複”,意境相同但風格不相近,作者的“青山缭繞”大有對祖國的青山綠水贊美,陸遊的“山重水複”是否借鑒了作者的創意而另辟蹊徑?“山重水複”重點是強調困境,喻指人生是回旋曲折山巒重疊;而“青山缭繞”重點是強調困境中的美景。“青山缭繞”似乎是讓我看見了一座座連綿不絕的青山環抱在一望無盡的碧藍如玉的濤濤江水之中,那種大江東去青山巍峨之美麗景緻怎麼能讓我産生那種“疑無路”的惑覺呢?接下去讀那“忽見千帆隐映來”之詩,不正是為我拔雲指路,教我順勢而為嗎?所以我品味王安石這第二句詩,讀出來的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個哲理性之味道,讀着讀着,再次激發了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正所謂“世上無難事,隻要肯攀登”!人雖處逆境,但仍處驚不亂、心态淡定,從而力挽狂瀾、轉危為安。

青山依舊在,千帆滾滾來。作者以山的靜與船的動之動靜合描手法,讓我們又感覺到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的無限壯觀的前景。這與陸遊的“柳暗花明”格局相比,王安石的格局似乎是更大更遠些。“千帆隐來”,實際上描繪的是一股暗動的不可逆轉的改革潮流,折射了作者一生為宋朝的變法改革而疾心不改的堅定信心,事實上王安石的一生也是變革的一生。我讀着讀着,更傾向于“社會隻有在改革中發展,國家隻有在改革中前進”這種觀點,當然,一切改革均離不開“人民至上”和“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讀畢,望着窗口的皎月,我心如止水,知道了明天一定是烏雲驅散的豔陽高照天,我對明天的祖國,憧憬着一片美好!心裡祝福着祖國強盛,帶着人民富裕的夢想又沉進入了夢中的故鄉……(讷建宏:2022.07.15.00:59分于大連市不朽巷桃源村裡)

責任編輯:董晨曦